日前新竹縣政府農業處公布於去年中接獲林務局通報,在本鄉大湖溪流沿岸發現 亞洲水龍 ( 綠水龍 ) 蹤跡,為預防外來物種大量繁殖,破壞台灣原生物種永續生存,去年7月起開始委派新竹縣生態休閒發展協會進行調查及移除工作,由於亞洲水龍行動迅速、生性敏感,白天不易接近,請民眾不必恐慌,若發現其蹤跡,可於安全狀況下拍照並提供地點資訊通報本所或新竹縣政府,俾利及早進行移除工作。
***有關亞洲水龍(綠水龍)小知識:
大型綠色蜥蝪,體長在60到100公分,尾部長度為體長的2到3倍,原產地為東南亞,常出現在人為干擾度低的低海拔森林溪流和瀑布區半水棲,白天常在溪流附近90至300公尺範圍活動,夜間則群聚在溪流周遭樹上及植被休息。綠水龍屬雜食性動物,會捕食台灣原生的攀木蜥蜴、樹蛙、蛇類、甚至小型哺乳類,掠食能力強大,可能在入侵地造成原生物種威脅,對於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。
***為了避免大眾因好奇或熱心自行投入移除工作導致危險,新竹縣政府提出幾點Q&A說明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agriculture.hsinchu/posts/pfbid0jt1yVfrPEWZNZzBF6P5P2gTnJLZL7ha6HqvVGoQ7XYhaTSARqXh9V1wJhjaNDf8al
Q1【縣府公開相關資訊是希望民眾投入移除工作嗎?】
A:不是,我們不希望民眾自行投入移除亞洲水龍工作,理由有以下兩點:
(1)移除亞洲水龍,比移除斑腿樹蛙、海蟾蜍、沙氏變色蜥等外來入侵種危險很多,亞洲水龍棲息在不易到達的溪流環境、體型大、牙齒及爪子都有傷人導致感染等問題,且亞洲水龍咬合力驚人,民眾貿然投入捕捉有相當高的安全疑慮。
(2)沒有經驗及特殊工具不易捕捉亞洲水龍,被捕捉逃逸或騷擾過後的亞洲水龍,個體警覺性會變得更強,之後要抓就難上加難,提高後續移除的困難程度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Q2 【亞洲水龍入侵地點公布後雖然喚起大眾的警覺及支持,會不會也有負面的效應?】
A:有,亞洲水龍自行移動擴散的能力並不如綠鬣蜥般強,所以如果不是人力協助擴散,非常有機會在特定溪流段加強移除就把亞洲水龍族群控制住,甚至完全移除。 但如果有人知道入侵地點後,刻意去捕捉當作寵物,再帶到其他地方繁殖飼養,恐造成其擴散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Q3 【縣府如果不想要民眾加入移除工作,那民眾可以幫忙什麼?】
A:(1)盡量不要養有入侵風險的動物作為寵物,例如亞洲水龍或綠鬣蜥,以免其不小心逃脫造成入侵問題。
(2)寵物業者應有合法的動物來源及飼養管理,民眾如於網路或實體店面發現有業者於本縣販賣亞洲水龍,可電話或臉書私訊
新竹縣政府農業處,我們可加強查核及宣導,避免野外族群再度回流於寵物市場。
(3)如果真的於本縣發現大型綠色蜥蜴,可於安全狀況下拍照並提供地點資訊予本府,俾利及早進行移除工作。
最後更新日期: 2023-01-17